斷電跳電也沒再怕,硬派X1E,台灣製造耐操有擋頭!
2017/06/19 @ 英嘉 su小編自己大概有用過8~10台的3D列印機,有豪華商用型UPBOX、UP PLUS的;也有入門簡單型CR-8,還有鋼鐵人Kingssel1820,去年還有介紹過一台中階CP值好機X1,今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X1-E,不過這次不是採用募資的方式,也不需要自己組裝,更不需要漫長的等待。價格雖然稍稍的提升,但我想是值得的,要說它還是不是中階CP值首選,我想還是可以穩坐寶座的。以中階機的價格卻有高品質的服務與品質(INFINITY X1服務社團),不是每一台3D列印機做得到的,這也難怪X1這一年來竄升非常的快。離之前募資已經快一年的時間,讓我們看看X1E又多了哪些驚人的變化。
到了元力智庫INFINITY X1總部,不囉唆的直接來看看我們的X1-E,一開始的外型的確讓我有點無感,外型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轉變,但這樣想就錯了,讓我們一起發現驚奇吧!
X1-E之後的版本,熱床已經變成標準配備了,口紅膠這種東西,就讓它乖乖回去當文具用品了,小編改熱床已經用好陣子,再也沒有使用過口紅膠了。
首先,馬上看的是前置SD插槽跟繁體中文介面,光是這個就非常讓人興奮!
噴頭有大大的改良了,原本是3D列印的外殼,現在採用洗鍊的不銹鋼設計,左右雙風扇加持,跨橋冷卻更有效率。
其實X1單風扇的效果就不錯了,我們有拍過之前的X1跨橋使用情況。
只有一邊其實是夠的,但要要求的更好,兩邊才能更好!
但單邊吹其實還會有點瑕疵的,沒吹到另一邊在細節得呈現上,不會這麼銳利。
雙邊吹的細節可以表現到銳利度一致,而且有更快的冷卻效果,跨橋能力也明顯得提升到18~20公分。
噴頭前端快拆解決了更換加熱棒或熱敏大費周章的問題。
加熱棒從橫向加熱改成直向加熱,加熱範圍更廣,融料時更均勻。
除了上面看的到的之外,小編敏銳的聽力也不是蓋的。(平常容易失眠不是假的~)舊款的X1系列,運作時維持在71~77分貝之間,測試環境也比他們工廠安靜。
但在他們工廠測得的分貝約在61~63之間,大概少了10分貝左右,對於怕吵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
探針的部分改到下面去了,因為使用率不高,X1E平台歪掉的機會不多,改成光學機械混合式探測,耐用度跟精準度都有提升。
X1-E固定螺桿與光軸的部分改採用CNC切削一體成型,穩定度有大幅的提升,安裝難度更高,更考驗機構設計的功力。
舊的X1固定螺桿與光軸的部分,則是採用一般鋁擠件來固定,除了成本低之外,安裝出貨相對簡單點。
主板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但舊的X1的繼電器一直讓小編覺得很礙眼。
X1-E已經與電源箱整盒,已經從裡面拿掉了,乾淨俐落很多。
從X1到X1-E小編認為沒有太大的改變,因為第一代X1就已經做了很穩定了。但X1-E從很多地方做到苛求,有些機構及零件都是經過第一代使用者的反饋(INFINITY X1臉書社團),特別又客製研發打造,並非一般隨便可以買到的零件,小編一年下來使用的體驗也非常的好。
其實放這種品質的作品,已經不是什麼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3D列印要印的好已經不是什麼難事,而印的穩、時間長、耐用度高才是X1系列的強項。
這種需要瘋狂回抽的網狀5cm骷髏頭,可不是隨便什麼機器都能印的。
最後要來幫大家介紹期待已久的斷電/跳電列印!讓我們看看它影片中這個貼心好用的功能。
趁現在,小編想跟賣不完的書一起賣出去!超值優惠到7月底!不敢緊趁現在衝一下,更待何時!?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