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3D列印X布袋戲偶

2015/08/12 @ 英嘉 su

對於布袋戲許多四、五、六年級生,應該都不會陌生,從最早的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到現在聲光特效俱佳的霹靂布袋戲,已經成為台灣特有的文化之一。這次特別榮幸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學系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邀約,INPLUS可以來到這裡為大家講解3D掃描與布袋戲戲偶的結合運用,讓傳統的戲偶雕刻作業,可以透過數位掃描的方式,讓一般民眾、老師、學童都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手,使用3D列印列印出自己客製化的戲偶角色出來,運用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課程內容豐富多元,非常具有文化教育意義。雖然短短兩天INPLUS是以講師的身分參加,實際上INPLUS小編在過程中,也學習到不少關於布袋戲的知識與歷史脈絡,與其他合作的單位是一種亦師亦友的互動關係,非常棒的兩天體驗,這次沒能參加的朋友,除了可以透過我們的網頁瞭解之外,也可以追蹤我們的FB粉絲頁,有更新更有趣的即時課程資訊,我們都會在FB中發佈給大家。第一天上午由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執行長─李俊寬先生,幫我們介紹布袋戲臉譜的造型以及色彩的運用,下午才是由INPLUS小編接手來使用3D掃描及3D列印前置作業的解說。

雖然這次只會用到ABS跟PLA兩種,但我們還是介紹了許多特殊材質。

Meshmixer的使用教學,這次是特別針對戲偶頭來做設計規劃。

小編先進行的3D掃描示範。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小天使助教協助。

一個下午就把全班的頭像都掃起來了,小天使們非常有效率。

3D肖像在Meshmixer編修與練習。

列印開始!小朋友當然都是衝第一個,雖然ABS有點臭臭的!

重頭戲的第二天來了,一大早就來到三芝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到了文物館後,馬上就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偶戲的收藏。

也有不少關於布袋戲及古早味相關的周邊商品。

處此之外,館中還有許多經典的非賣品收藏,非常值得一看。

除了戲偶之外,舞台場景也非常傳統,古色古香。

開場是由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的執行長─李俊寬先生來解說。

後面則是由李執行長的外甥,別看他年紀輕輕,英雄出少年的他可是有百餘場的表演經驗了!

一開始是介紹布袋戲、金光戲、霹靂布袋戲的差別,小編原本以為布袋戲,這三種都是一樣的東西,在今天的課程講解下,才知道差別這麼大,讓小編真是長了智慧。

接著是介紹生、旦、淨、末、丑、雜的演法,每一個都非常有特色。生角大部分都是小生,指外型清秀,溫文儒雅的書生,當然也有老生、囡仔生不同的年紀造型。

旦角(不是蛋餃喔~)通常是指女角,有正旦、花旦、武旦等等。而正旦通常是指劇中的女主角。而且講師在操偶時,女性陰柔的姿態表現得非常入戲,把講師的臉遮起來不看,真的就像是女孩子!(因為小編就是沒辦法克服看到男講師操女音表演~所以要遮臉來看。)

台下的學員都非常地感興趣,這相機不是拿來拍照,是拿來錄影的,真的太有趣了,表演的超逼真。

小朋友們也非常開心,看來布袋戲並不是四、五、六年級爭的專利了。

淨又名大花臉,劇中個性鮮明的角色,臉上的色彩代表著人物不同的個性,例如項羽、關二爺、張飛、呂布、孫悟空、二郎神這一類的超級武將,大部分都是花臉,也稱武二花。

末大多都是長者居多,大多是配角居多,抽菸斗的機關非常特別,真的可以看到吞雲吐霧的感覺。

丑雖然也是配角,但是炒熱氣氛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他可以毫無忌憚地跟觀眾互動,不用太在意劇情的安排,是非常特別的角色。

雜比較特別也較廣,只要不屬於前五種,是人型的都稱為雜,通常是較不出名的僧、道、神、仙、妖、魔、鬼、怪等人物。

最後介紹了一些動物,並不在這六大類中,首先登場的是老虎,手法跟姿勢都跟人不同。

妖魔化的獅子,比一般的老虎更厲害的意思!所以牠有五彩繽紛的毛髮。

坐騎白馬,使起來特別好笑,小編非常印象深刻,這要親自看過才知道。

鶴的動作非常慢,表演起來很吃力,很多動作都要撐很久,但講師表現得很好!

接下來是龍,是小編最愛的動物之一,在舞動時,要特別注意轉動的方向跟轉法,不然可是會打結的。

講師介紹完之後,接下來就是發給各位學員自己操弄的時候了。

一開始有教一些基本的動作練習。

小朋友們都覺得非常有趣特別。

這不叫天倫之樂,什麼才是天倫之樂。好幸福喔!

第一次就練後空翻,這會不會太難!

活潑的小男生,後空翻玩了好幾次,一直都沒成功,但還是很開心啦!

除了活動現場之外,一、二樓也有不少有關偶戲的歷史文物可以參觀,小編中間偷溜出來去幫大家探探路。

終於來到最後一刻了,一整群的3D列印偶戲頭何其壯觀啊!

這都是前一天3D掃描以及小天使助教連夜幫大家印出來的。對3D掃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使用Kinect,會比Sense來的便宜一些。而Kinect的使用可以參考(讓XBOX360 Kinect 也能在PC上使用)這篇。

接著是大家的上色過程,大家真的都超級認真,是因為都是自己頭的關係吧!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中有非常多歷史文物,相當值得一看。

接著透過大家的巧手之下,原本白白的3D列印偶頭,有了全新的色彩,真是太令人高興了!

謝謝前一天努力列印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小天使們,我們來看看影片回顧及3D列印偶頭的縮時影片。

▲在此INPLUS也歡迎各類型傳統文化產業合作提案,一起將文化、創意及科技推廣到民眾。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INPLUS.TW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INPLUS.TW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文章留言:






2 個留言

  • 第1筆
    IK says:

    請問大師 : 為何掃描人頭的部分有貼上白色圓貼紙跟黃色圓貼紙?原因是? 謝謝

    • ying-chia su ying-chia su says:

      有標記點這樣成功率比較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