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機器人不但會約會,還生了小寶寶!!

2016/07/05 @ Yolanda

沒錯!機器人也可以生寶寶了!!荷蘭阿姆斯特丹VU大學的科學家們製造出了世界上首個「能夠繁殖的機器人」,小機器人「嬰兒」可兼具「父母」的基因特徵。它可能不是第一個因實驗室中浪漫戀情而誕生的寶寶,但是絕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寶寶。在阿姆斯特丹VU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兩個3D列印的機器人「兩情相悅」,共同產生一台具有雙親特徵的3D列印機器人寶寶。這是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新技術,可以讓機器人透過Wi-Fi網路進行「交配」,然後透過3D列印技術產生機器人後代。

這台世界首款3D列印機器人寶寶是由Guszti Eiben教授開發的,在Jaarbeurs Utrecht的一個校園聚會上,他展示了這個機器人寶寶。Guszti Eiben教授表示這象徵著一個新的工業演化時代的開始。

這個不同凡響的機器人寶寶是科學家們這幾年時間開發的結果。透過與許多不同的大學的同行合作,Eiben教授和他的團隊還開發一個機器人「撫育」系統,包括「產房」、「幼稚園」以及「舞台」,像人一樣,新出生的小機器人也需要經過一個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長大後就可以將自己的基因繼續遺傳下去。

作為一個概念的驗證,Eiben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了幾台擁有自己的「機器人DNA」的機器人,所謂的機器人DNA,實際上是一段可以形成機器人的代碼(包括硬體和軟體)。而所謂「繁殖」的其中過程,與人類是完全不同,機器人是當兩個機器人在碰面後能夠互相交流,如果兩者分析的結果都是積極的話,那它們就會開始進行「交配」,實際上它們是經由Wi-Fi 發送出各自的「基因組」(設定機身運行的代碼),進而產生新的一組「基因組代碼」。它們會將該「DNA」混合物發送到3D列印機裡,其產生的身體兼具父母雙方的元素。

Eiben說:「3D列印機會列印出大部分必要的零件,這樣做是完全隨機的。所以,即使機器人生下許多寶寶,每個寶寶也會跟它們的兄弟姐妹有所不同。」就如同在自然界中,突變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例如在這世界上第一個3D列印的機器人寶寶,它的父母將彼此的蜘蛛狀和蜥蜴狀般的運動特點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混合「生物」。

機器人寶寶在「誕生」後需要經過訓練來滿足幾個條件之後,它被認為達到「性成熟」。這些條件主要根據其不同的應用,但如果它永遠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就會被回收。這個美麗(或可以說有點嚇人)是一種工業演化系統產生的結果。Eiben的團隊可以利用程式設計設定只有兩台功能比較成功、完善的機器人才能夠生育。對於機器人來說,無論是甚麼原因,如果它們無法達到性成熟或找到一個合作夥伴,它們自己以及自己的DNA都將消失。只有「成功」的機器人才能夠將自己的DNA繁衍下去。

Eiben解釋說,這種進化可能是機器人克服當前或甚至不可預見的障礙的一個關鍵。進化是一個強大的設計師,我們設計的這種進化將選擇和複製結合了起來以生長出使用傳統技術不可能實現或者設計出來的機器人。它們的身體、大腦和行為模式不斷經由環境的測試,其中有用的屬性會通過數代的篩選得到加強。

如果照這樣不斷的進化下去會不會哪天由更強大、更聰明機器人來統治我們呢!?關於這個問題,Eiben教授可一點都不擔心,他們建立了一個中央設施,而機器人寶寶都是在那裏誕生,人類可以控制這個設施,如果有需要可以把設施關閉。而且這個工業演化系統其實還不是很完善,而且如果沒有人類的輔助是無法維持的。3D列印這所有的零件大約需要20個小時,而且還需要手工組裝起來,在裝上CPU和導線。就算他們越來越熟練,但要生下一個機器人寶寶仍然需要一天的時間。

Eiben也已經幫這些機器人想好可以在三個場景上使用。第一個就是幫助科學家們更深入地研究人工智慧和自然進化;第二個是送往偏遠地區,那裡的機器人可以開發出適合當地環境最有效的運動或偵察方式。第三種則是最酷的,將機器人送往一個遙遠的星球,在那裡它們可以不斷地發展,並使這個星球變得更適宜人類居住。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INPLUS.TW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Yolanda
Yolanda: 喜歡旅遊、畫圖、日本的戲劇及音樂,超級喜歡毛小孩,惡搞最高

文章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