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電影3D列印高成本建模,IDV技術讓虛擬小精靈與實境互動

2016/09/11 @ 英嘉 su

Poke?mon GO風行全台,不管大人小孩,一到假日北投公園甚至擠爆人潮,使新北投捷運站運量暴增3倍。
那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視頻和模擬如何物體移動這項技術,發明者何人?原來這項技術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博士生Abe Davis(亞伯·戴維斯)最近開發一個叫做互動動態影片(IDV),簡單來說,使用者在達到並在視頻中“觸摸”物體的成像技術。擷取傳統的照相機和算法,IDV著眼於一個對象的微小的,幾乎看不見的振動來創建視頻模擬用戶可以幾乎與交互。模擬對象的運動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構建一個3-D模型。不幸的是,3-D建模是昂貴的,如果說要大量使用於許多對象是幾乎不可能的。


為了模擬的目的,該研究小組分析視頻片段中找到“振動模式”以不同的頻率,每個代表不同的方式,一個對象可以移動。通過識別這些模式的動作,開發人員就可以開始預測這些模擬的物體將如何在形勢下移動。「讓我們捕捉到物體的物理行為,這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與物體一起存在虛擬空間。」亞伯·戴維斯說


通過實際支持虛擬對象(包括寵物小精靈)之外,這項技術還可以讓AR中讓虛擬角色跟真實物件「互動」變得簡單。
現時很多電影都大量使用虛擬的電腦成像(CGI)配合現實世界的人物和場景。IDV提升了AR遊戲的像真度外
隨著IDV繼續發展,電影剪輯師可以利用現有的現實環境中的視頻,並進行一些細微修改像遮蔽,大幅降低成本與製作時間。


這項技術可用在工程,娛樂,多的潛在用途,未來開發潛力無限

最後讓我們來看MIT的影片介紹: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f09VdXex3A&w=560&h=315]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INPLUS.TW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文章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