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可變色3D列印皮膚

2017/07/12 @ 趙 志瑋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了用於機器人3D列印的皮膚,這個皮膚在接受物裡刺激時就會變色,這個靈感來自於金探子甲蟲Golden tortoise beetle受到刺激時皮膚會從金色變成紅色。許多專家認為嵌入式傳感器的複雜系統將是機器人的重要特徵,這種使用傳感器驅動的技術現在已經普遍應用在手機上。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這種可變皮膚的可能性,如何組合傳感器與處理電路的3D列印電子產品上,這種新型變色皮膚使用MultiFab 3D印表機印製,其構造形由T型裝置組成,具有由剛性塑料製成的寬基座,以及彈性塑料製成的細長橫梁。每個零件由兩個印刷晶體管和一個“像素”組成(實際上是一個半導體聚合物的圓形),當十字條伸展時,其顏色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了橫列橫截面長度的銀條的電阻。像素和晶體管由相同的材料製成。

這個裝置是由四層組成的構造,最底層具有彈性,由UV光固化的電氣材料的聚合物製成,可看到上方有著金字塔組成的方形網格結構是為了連結第二層銀色部位。第二層的那一長條的導電銀可以拉伸,也是受力的關鍵,另外藍色的部位是”PEDOT:PSS”,PEDOT:PSS是個添加鉀鹽導電的塑料,需要水才能產生反應。第三層稱為水井,黃色的部位依樣是導電層,另外淺藍色的部位就是電解質水,但收到外力時水就會釋放到第二層PEDOT:PSS上,但這個水無法保存很久。最後一層材質是UV反應材料,造型有窗戶可讓銀色的部位露出,另外這個裝置需要連結1.5伏特的電池才能運作。

3D模擬4層裝置合起來的模樣。

實際的裝置外觀。

3D-Printed Autonomous Sensory Composites的運作狀況。

▲所有影音圖像內容版權歸該單位所有。本文章內容及介紹為INPLUS.TW所撰寫,歡迎分享、轉貼,請清楚註明來源出處。
趙 志瑋
喜歡動手做東西,任教於各才藝補習班,創客教育、樹梅派、物聯網、3D列印教育與推廣課程。

文章留言:






0 留言